当前位置:首页 > 滚动 > 正文

世界快看点丨游戏=精神鸦片?会玩,才是人生最高境界!

2022-08-30 19:02:59来源:腾讯网  

字数:5617 阅读时长:10‘50“

/

8月3日,新华社旗下的《经济参考报》公开点名电子游戏,说它是精神鸦片,电子毒品。直言网络游戏“毁掉一代人”,言辞非常激烈。


【资料图】

一石激起千层浪。先是游戏行业股票应声大跌,紧接着大家开始站队争论。

有人强烈反对:

“爹妈没管好,怪游戏”

“会沉迷的孩子,你让他玩啥都会沉迷”

有人拍手叫好:

“坚决支持管控,孩子们都快被游戏搞废了。”

“应该下狠手了,已经没法管教了,放假回来基本每天玩游戏8小时以上。白天就睡觉到下午三四点,晚饭有时候都不吃。”

正在各路人士争得热火朝天的时候,《经济参考报》悄悄撤回了这篇报道,删掉了“精神鸦片”、“电子毒品”这些字眼又重新发布。

可见,官媒作者自己也挺纠结的,游戏,还是网络游戏,还有玩儿本身,是精神鸦片?还有人开玩笑说,以前把网游叫做“精神海洛因”,现在是“精神鸦片”,可见网游质量下降堪忧啊。

玩笑归玩笑,在我看来。玩儿不等于电子游戏,电子游戏也不等于网络游戏,网络游戏也不等于坏游戏,不能一竿子打死。

玩游戏是好事还是件坏事?

这一切如果不从“玩”的本质来看,所有的评价和争论都毫无意义。

— —

早在很久的时候,我们就观察到所有动物都喜欢玩。猫在玩、熊在玩、马在玩、海豚在玩。大脑容量越大的动物,往往玩的时间就越长,对环境适应也越好。

所有动物里最大的玩家就是——人类。我们拥有所有动物中最长的玩耍期,是自然界最大的玩家。

我们生而会玩,玩而进步。

这个结论有点反直觉——从进化角度,玩看上去没啥用处——浪费热量,容易受伤,没事找事。这在食物匮乏的进化中是特不理智的活动。为什么还要玩?

这种心态是不是现在也很流行?学习任务这么繁重了,为什么还要玩?工作任务这么重了,绩效很危险了,为什么还要玩?是不是工作量不饱和啊?

所以我们今天的学校,把玩作为学习的对立面——我们有很多门课,很少有人教你怎么玩。

我们小时候,学校的口号是“严肃活泼”,我现在还没搞清楚学生们怎么一边严肃一边活泼。

工作里玩也是被歧视的。一个领导走入房间,如果看见一个人一脸严肃的看着屏幕,他很满意,嗯你们在工作。

如果是你笑着看电脑,还频频乐,你肯定在刷淘宝。工作量不饱和!

但我今天要说,你必须成为一个玩家,开始玩。

下面说说看三个理由:

01

玩=学习

进化心理学指出,玩是一种预演未来的学习方式——小猫玩线团、男孩子玩打仗、女生玩过家家,都是对于未来生活的预演和学习。

玩是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反复演练未来,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体验式学习。

所以很多时候,你会说:“我当时只是闹着玩的,没想到今天有用!”

更加重要的是——玩是学习社交的几乎唯一方式!

小时候我们和朋友玩过家家、一年级你用尺子打你班级里你喜欢的那个女生,然后又享受她回来打你,追追打打……这种孩子注定很难单身。

年龄大一点,你开始玩篮球、足球,在里面你慢慢知道了团队是怎么回事,伙伴是怎么回事。

我们就是在一次次和别人玩中间逐渐找到各自的界限、优势和可能性,建立和别人的关系。

很少有社交高手不是玩家。好的玩家甚至能够创造新的关系。

星巴克的CIO stephen gillette是一个顶级的工会领袖和70级的游侠和祭司,专攻治疗。

在他自己的《把魔兽写入简历》的文章中,他说自己每周坚持玩魔兽6-7小时,训练自己的领导力。这并不奇怪,玩家们在决策和领导力方面都是赢家。

02

玩=创意

另一个让你玩的理由是——大部分的创意来自于玩儿。

俗话说:好奇心害死猫,老虎屁股摸不得,不作死就不会死……

不管在什么时候,创造和好奇心从功利性来说,性价比很低,很危险,搞不好还会致命。据说神农尝百草,遗言就是我靠这草有毒。

但好奇心和创造对于人类的发展又不可或缺,为了解决这个矛盾,最好的方式就是玩——玩的时候你既追求新鲜,但对于结果又毫无期待,因为过程就爽够了。

这时你的大脑分泌多巴胺——玩的乐趣抵消了创造的低回报和风险,在这种魔法中,创意在极其放松的状态下浮现。

我们有理由相信,第一个发现螃蟹能吃的人,闲的没事干在岩壁上画画的人,在专利局上班没事思考和光线赛跑的人,创造Google和Facebook的人,他们绝对都不是工作者,而是玩家。

我们感觉最满意的工作往往就是兴趣的扩展。

今天人工智能越来越像人,中国脱离了人口红利、从知识经济进入一个创新经济的年代,从中国制造进化到中国创造是唯一的出路。但是要有中国创造,先要有中国玩家。

世界是好用的,也是好玩的,但终归是好玩的。

03

玩=幸福

最后一个一定要开始玩的理由是——玩还会让你更幸福。

今天人类不开心,有3.4亿人患抑郁症,是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病。在人类历史上这么大面积的不开心,是第一次。

早期农民和猎人的生活是非常丰富的,他们每天要做很多不同类型的事,也没有什么严格的时间要求,工作多样又随心。

工业时代的社会分工把工作者禁锢在某一个具体的时间、空间和工作内容里,像机器一样重复做同一件事。这种重复引发一种深刻的疏离和空虚感。

刚开始的时候,我们还能下班以后,坐在电视面前,喝啤酒吃小龙虾看点综艺节傻笑,但这种咯吱一笑的玩意一旦看腻了。你就觉得空虚。你需要这些,而不是享受这些。

你刷剧、看短视频时还特激动,看完又觉得自己特傻逼。我们开始空虚、麻木、抑郁,越来越没劲。

这是因为你不会玩——玩是一种重新找回自己的最好方式。

我们可以向早期的贵族取经,他们是最早脱离了劳作,面对温饱思淫欲问题的人,他们的方法就是高贵的,有技艺的玩。

今天你看到的篮球、音乐,都称为 play 玩。东方的君子六艺,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,哪个不是玩?

《红楼梦》里面的海棠诗会,李白的诗、东坡的词,都是一种牛逼的玩的境界。

最近的奥运会,跳水、乒乓球、体操、围棋……都明显脱离了现实生产劳作,哪个一开始不是一个游戏?玩家是最幸福的一群人。

玩物不丧志,低水平的娱乐才丧志。游戏人间不消极,老换游戏不通关才消极。你要是能像玩游戏一样的投入,玩砸了又能微微一笑读档再来。这种人生难道不是强大至极?

所以,人生最高境界就是玩。人生赢家?弱爆了!

这个时代,需要人生玩家。

04

好游戏,坏游戏

那什么是好游戏,什么是坏游戏?

要家长来设计游戏,估计好游戏是:

玩的内容都是中高考必考题;

背景故事传递五讲四美三热爱;

角色关系透露着服从和孝顺,没有什么早恋,最好是无性别小动物或机器人,但到了一个年龄段,自动结婚生子。

老实说,这种游戏再坏不过了。他不仅没有扩展人生,反而传递了一种架空的人生。反向来说,如果我的生活被设计成了这种游戏,我还不如沉迷游戏呢。

好的游戏创造新世界的体验,坏游戏重复人生体验。

我们那一代人会玩《仙剑奇侠传》,是一代人的爱情启蒙;《金庸群侠传》则是中国文化启蒙;好的剧本杀本子,让我们在几个小时内,体验到不同的社会背景,体验到完全不同的人生。
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好的游戏鼓励精专,而坏游戏鼓励充钱。

有些赛车游戏,有清晰的技术指导和进阶路线,只要操作好,就能拿到好成绩,还能不断和全世界高手PK,让自己不断提升。

而有的你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,只要你一次次充钱就能赢,不充钱技术再好都没用。这就是个很操蛋的游戏。

《王者荣耀》玩家要在短短几分钟里,迅速的达成共识,合作默契,我们能在其中学会战略、资源、体会团队合作。

(来源:知乎@图灵的猫)

好的游戏鼓励你深深入戏,及时出戏,只是生活的支线。坏游戏则鼓励你持续沉迷。

坦诚说,这一点没法单纯从游戏挑选里解决——因为从游戏制作者角度来看,你投入越多,沉没成本越多,他们收入就越大。

尤其是网游,他们按照时间而不是版权算,他们更希望你成瘾。

所以这个度的掌握更多在你,我们需要识别上瘾的苗头,尽早控制。

下面是心理学对于网络成瘾的描述。

(1)moodregulation--玩网络游戏可以增强或缓解情绪;

(2)tolerance--用户必须在更高的程度上玩网络游戏以引起兴奋;

(3)relapse--用户不能轻易地限制自己主动玩网络游戏的次数;

(4)conflict--玩网络游戏会产生一系列人际、个人和学术/专业问题;

(5)withdrawal--如果用户不能玩网络游戏,那么他/她可能会体验到负面情绪;

(6)salience--用户的行为主要由网络游戏支配。

翻译成大白话就是:

你在游戏里很爽,而且必须越玩越大才兴奋;很难控制住自己玩的次数,不玩就难受,做事讲话都围绕游戏转。最后产生一系列学习问题、人际问题。

这就是上瘾的标志,可以拿着对标下自己和身边人。遇到这种情况,你就该多点儿出戏了。

现在游戏行业对此也有所管控——我国对于游戏的青少年模式,从原来的0点到8点。调整为22点到早上8点,比国际上大部分国家都严格。

《王者荣耀》在2017年开始限制12岁以下玩家的游戏时间。只要用户在半夜打游戏超过一段时间,就算账号是成年人,也会重点进行人脸筛查。

当然,限制时间还远远不够,我们要找到沉迷和出戏的更好平衡方式。

其实,网络游戏成瘾。不是简单的精神鸦片,而是孩子们发给我们的一个信号:他们的很多需求,没有能在现实世界得到满足和释放。

很多大学生的迷茫时刻,失去人生目标,逃课打游戏(呃,我就是有这么1年),工作里得过且过,混日子。

本质还是对自己内心所学,对自己的所从事的工作,没有真正的兴趣。也没进入到一个鼓励个人兴趣、天赋发展的领域,才会把本应该玩人生游戏的时间,投入到虚拟游戏里去。

玩是人类的天性。

我们要思考的,不是干死虚拟游戏。而是怎么把自己的人生,

改造成一个更加有趣,好玩的“人生游戏”。

05

把人生游戏化5个攻略

哲学家伯纳德·苏茨(Bernard Suits)曾经说过:“玩游戏,就是自愿尝试克服种种不必要的障碍。”

如何在真实生活中玩好?你需要下面这5个攻略。

1、找到自己玩乐G点:

如果你对于味觉不敏感(比如我)你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吃货,因为你没法获得持续的刺激和新鲜感。

同样道理,如果在你心智不敏感的领域,你也就不会一直觉得好玩。有人对运动敏感、有人对社交敏感、有人对文字敏感、有人对理念敏感……但每个人都有心智和情感上的G点——只要你寻找。

怎么找这个点?回顾一下你的玩乐史,找到那些你觉得特别开心,自我消失,觉得时间都停止流逝的时刻。如果你说好多年都没有开心过了,那就往回找——童年肯定有。

2、放下期待,发现意外

有些人玩不起来,主要是因为他们功利性太强——我要去学个画画——我一定要一个月后画出个……我要玩乐队——我要一年以后出专辑。我要开始约会了——我一定要找到能结婚的人才开始。

这太没劲了,你就不能就是为了好玩吗?我讲一个5 9定律。好玩的感受只会出现在5-9成有把握的情况中,也就是半失控状态。当你一定要非要,你就有必须有10成把握,而当你有了10成把握,又不好玩了。

找到那些你有5-9成把握的事情,开始玩吧。

3、先找地图,搞明白规则

一些人玩不起来,因为他们没听完规则就往里冲,看到谁打谁、而且还经常跳出边界,这个时候,玩就变成了被玩。连续几次,你就老实了。(让我想起很多大学生创业者)

游戏的规则和指标越清晰越好玩,打游戏的第一关,往往是找高手要地图,派小兵趟地图,做任何事情也一样。第一步不是马上动手,而是找到高手拿到地图、搞清楚规则,找到正确指标、然后才开始第一关。

4、设计自嗨系统

既然外界不可能每次都给你鼓掌,给自己设计个内在指标,达到就时常自嗨一下。没达到也嗨,我对自己要求太他妈高了!真是伟人!

老黑就特别会这套——我们去爬乞力马扎罗山,他们每天早上起来跳个舞,到了又跳个舞。问为什么?We are here! Man ! Are you OK! Man! 这种人没法不好玩。

(刚刚下山,晒成鬼样的非洲合伙人)

自己的猫和林徽因的猫打架,钱钟书就拿着一根竹竿给自己的猫加油,打赢了,高兴半天。这种人没法不好玩。

5、建立多个游戏,可以存盘

别把人生押在一款游戏之上,给你人生多开几个游戏,玩事业玩不好,那就先存盘,放下遥控器玩玩读书游戏,玩玩家庭游戏,等尽兴了。事业也就好了。

开始玩吧,做个人生玩家。一旦你开始玩,你就主动预演、创造着你的未来。

而你玩得越多,你能力越强,创意越多、关系越融洽、幸福感会越高。你也会有越来越多的空间去玩。

人生会变成一款越来越适合你、惊喜不断的游戏。

06

开始玩吧,做个人生玩家

最后讲一个叫做Lynne小姑娘的故事。

她出生于上世界30年代的英国,在那个年代,还没有什么所谓的多动症。Lynne被学校老师告知她注意力没法集中,有智力障碍,必须去治疗。

(Lynne小时候,图片来源于网络)

她被带到心理医生的办公室,在很努力的在妈妈怀中安静了20分钟以后。医生突然对妈妈说,夫人,我能和你单独说句话吗?

医生随手打开桌上的收音机,带着妈妈出来,掩上门。妈妈正要张口提问,医生举起手指到嘴边,说嘘——,你看。

隔着门缝,他们看到,Lynne在音乐下开始玩耍,

她的脚在打拍子,手在舞动,

她在跳舞!

医生轻声对妈妈说。

夫人,她没有病,她是个舞蹈家!

后来,Lynne转校去舞蹈学校,在那里她认识了一群和她一样,手脚一刻不能停的人,她很快乐。

Lynne最后成为现代舞的奠基人,她是《猫》、《歌剧魅影》的编剧。
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开始玩吧,做个人生玩家。当你挣脱循规蹈矩,开始用自己的方式跳舞,你会更加成功、幸福和富有创意,生活像是个惊喜不断的大游戏。

而世界会从门缝里面看着你,惊讶的说:

“Ta没有病,Ta是一个人生玩家!”
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标签: 游戏=精神鸦片会玩 才是人生最高境界

相关阅读

热点
武侠